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写在前面

4月21日,掌阅iReader发布了Neo和Neo Pro,这是掌阅iReader全新系列的6英寸产品线,Neo的字面翻译就是“新的”。

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Neo对比Neo Pro

一、解读iReader Neo和Neo Pro新系列

据掌阅iReader CEO程超说,Neo系列要取代Light2系列,能不能取代?这要看市场销量和用户反馈了。

从掌阅公布的最新销量数据看,Neo系列和Smart4的销量相当不错,统计日期是4月27日20:34,这是新品付尾款的日子,首发销量算是小爆了,产品销量当然不能只看首发,我很期待Neo/Neo Pro后续的销量表现,也会密切关注首发用户的反馈评价。

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掌阅iReader公布的首发销量

二、Neo系列相比Light系列有哪些区别

Neo对标Light2,Neo Pro对标Light2 Pro,这意味着,Light2系列产品将进入清库存阶段,Neo系列将替代Light系列进入市场主流,就像当年的Light系列替代A6进入市场一样。

1)Light2和Neo有哪些区别?怎么选?

屏幕:Light2是无盖板+Carta1200+212ppi,Neo是纯平盖板+Carta1200+212ppi,各有优劣特色;

无盖板的优势在于少一层盖板,屏幕更显通透,有效减少屏幕漏光、前光均匀性也能得到有效抑制,有人说无盖板容易积攒灰尘,有这个问题但还好,遇到灰尘屏幕朝下,吹吹就好,劣势在于从边框向内滑动会有阶梯感。

纯平盖板,优势在于看起来更加一体化,不硌手,不易积攒灰尘,劣势在于通透性会逊色于无盖板,当然,具体也看厂商对屏幕调校,比如是否采用全贴合工艺、是否有做减薄屏层厚度处理、是否减少屏层数量(前光和触控层)等。

前光:Light2是单色温,Neo是冷暖双色温,Neo更有优势;

轻薄:Light2是8.6mm+158g,Neo是6mm+149g,Neo更轻薄;

电池:Light2是1700mAh,Neo是1500mAh,Light2更有优势;

价格:Light2(1+32GB)售价699元,Neo(1+32GB)售价899元,Light2更香;

怎么选?

青睐无盖板设计,对续航和性价比更在意,推荐入手Light2;

青睐纯平盖板设计,对轻薄和冷暖双色温前光更在意,推荐入手Neo;

2)Light2 ProNeo Pro有哪些区别,怎么选?

屏幕:Light2 Pro是300ppi、Neo Pro是300ppi(全贴合工艺,缩小玻璃厚度,提高透光率)

轻薄:Light2 Pro是7mm+160g,Neo Pro是6mm+149g,Neo Pro更轻便;

电池:Light2 Pro是1700mAh,Neo Pro是1500mAh,Light2 Pro更有优势;

价格:Light2 Pro(1+32GB)售价978元,Neo Pro(1+32GB)售价1038元;

怎么选?

在意性价比和续航推荐Light2 Pro,注重屏幕显示和单手握持舒适度的推荐Neo Pro。

3)Neo和Neo Pro有哪些区别,怎么选?

Neo是纯平盖板+Carta1200+212ppi,售价更低,Neo Pro是纯平盖板+300ppi,售价高一些;

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掌阅iReaderNeo

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掌阅iReaderNeo Pro

抛除价格因素,两款最大区别在于屏幕,但毕竟Neo Pro是采用全贴合工艺,玻璃层有做减薄处理,这意味着透光率有提升,再加上300ppi的加持,静态看文字的清晰锐利度体验肯定是Neo Pro更有优势,Neo的优势在于有carta1200,翻页刷新更快,各有特色。

很好选,不差那100元,更注重文字清晰度的推荐入手Neo Pro,注重实体翻页键的推荐去买典雅黑·翻页键套装版。

注重翻页刷新的推荐入手Neo!

三、千元预算还有其它阅读器推荐吗?

有,很多,在意性能配置的,选择开放系统吧,强烈推荐降价促销后的海信Hi Reader,其次是墨案Air和文石Poke4。

  • 海信Hi Reader

海信Hi Reader=A7的屏幕+A5的处理器+Touch的电池,首发价1799元,售价却直逼A7,价格虚高,在加上有清库存的嫌疑,所以,刚发布时我最不看好。

如今加入京东百亿补贴,到手价999元,近乎腰斩,真香,奈何现在没货,感兴趣可留意官方店铺询问备货情况。

  • 墨案Air

开放系统,内置多看阅读+微信读书,支持安装第三方应用,目前也适配全局256级灰阶了,看漫画体验好,屏幕是carta1200+300ppi,总之,在6英寸产品线,性价比很高。

文石Poke4

开放系统,内置京东读书+得到,深度适配微信读书和哔哩哔哩漫画,适配全局256级灰阶,屏幕为300ppi,销量不错,不着急的也可以等5月份发布的Poke5,这是Poke4的升级版,预估会有Carta1200+300ppi,价格肯定是千元以内,毕竟定位就是入门级。

写在最后

相比开放系统,掌阅Neo/Neo Pro的最大优势是轻薄、沉浸式阅读和适配翻页键保护套,这是区别竞品的核心卖点,如果是在意配置和可玩性,更推荐入手开放系统。

官方似乎有意想把Neo系列做轻做薄,我整理了6英寸产品线,Neo在重量和厚度上的确很有优势。

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2023年6英寸墨水屏尺寸对比

但这重量和厚度真的是用户想要的吗?

我们都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Neo相比Light2轻了9g,薄了2.6mm,手感和握感提升了,更便携了,但同时,电池容量由Light2的1700mAh缩减为1500mAh,导致的结果就是续航有所下降,看个人取舍了。

我希望掌阅iReader能保留Light系列,让用户有选择性,比如注重性价比和续航的选Light2系列,注重轻便+冷暖双色温灯的选Neo系列。

我写的阅读器选购内容将会持续更新,为了防止迷路,建议点赞+收藏!

电子纸行业网授权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知乎@王益友 , https://www.e-paper.org.cn/?p=21031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7日 下午10:46
下一篇 2023年4月30日 上午6:51

相关推荐

  • https://goodereader.com/blog/electronic-readers/first-look-at-the-fujitsu-quaderno-a4-with-e-ink-kal

    This is one product everyone has been waiting for. The first 13.3 inch digital note taking device with color. The dream has been realized with the advent of the upcoming  Fujitsu Q…

    2022年10月30日
  • 电子纸,黑科技,电子墨水屏

    从造纸术出现之后,纸张一直用作信息交换的主要媒介,但图文内容一旦印在纸张上后就不能改变,成为油墨、纸张复制工艺的最大缺点,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信息快速更新对复制工艺的要求。因而,电子纸张成为了人们的新追求。中关村在线显示器频道原创 传统纸张要完蛋!电子纸黑科技黑在哪? 在科技发展和人们需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开发能动态改变的高分辨率的显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

    2017年7月1日
  • 亚马逊回应:这一代Kindle没被放弃!亚马逊会继续为KPW3升级固件

    前一段时间,亚马逊对部分Kindle机型进行了大版本的固件升级,带来了很多改进,还有类似朗读这样的新功能。 不过,本次更新并不支持2015年发布的Kindle Paperwhite 3(以下简称KPW3) 版本。 这让馆长郁闷了一段时间。也有不少人大胆猜测,亚马逊已经放弃了对KPW3的支持。   但是,国外媒体GoodeReader最新报道说:亚马逊会继续为…

    2020年9月3日
  • 国际零售要闻|零售商如何开启2021?沃尔玛优化最后一公里;Uber Direct开启零售“闪送”……

    Retail News 2021年零售企业制胜关键何在? 数据辅助决策似是正途 疫情给零售商造成了极大挑战,实体店销售额下降,电商、网购和店内提货(BOPIS)等购物渠道火爆。随消费者需求的急剧变化,零售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数据,借助数据快速调整自我定位,满足消费者在此特殊时期下对产品和购物体验的期待,显得尤为重要。 2021年,实时数据是一个关键,消…

    2021年3月16日
  • 电子纸: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智慧医疗界面

    在医疗照护行业迅速迈向数字转型下,整个照护流程中,比以往更加重视,医嘱与病患信息的准确度。因此,首席信息官的重要性与首席医疗官同等重要。医疗信息数字化目的是提升工作流程效率,提高医护人员与家属沟通的准确性,以降低风险,提升安全性,使患者受益。虽当今医疗行业中心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然而医院病房中,医护人员与患者最常使用的沟通管道与界面,却是从古希腊医师希波…

    2020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