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写在前面

4月21日,掌阅iReader发布了Neo和Neo Pro,这是掌阅iReader全新系列的6英寸产品线,Neo的字面翻译就是“新的”。

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Neo对比Neo Pro

一、解读iReader Neo和Neo Pro新系列

据掌阅iReader CEO程超说,Neo系列要取代Light2系列,能不能取代?这要看市场销量和用户反馈了。

从掌阅公布的最新销量数据看,Neo系列和Smart4的销量相当不错,统计日期是4月27日20:34,这是新品付尾款的日子,首发销量算是小爆了,产品销量当然不能只看首发,我很期待Neo/Neo Pro后续的销量表现,也会密切关注首发用户的反馈评价。

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掌阅iReader公布的首发销量

二、Neo系列相比Light系列有哪些区别

Neo对标Light2,Neo Pro对标Light2 Pro,这意味着,Light2系列产品将进入清库存阶段,Neo系列将替代Light系列进入市场主流,就像当年的Light系列替代A6进入市场一样。

1)Light2和Neo有哪些区别?怎么选?

屏幕:Light2是无盖板+Carta1200+212ppi,Neo是纯平盖板+Carta1200+212ppi,各有优劣特色;

无盖板的优势在于少一层盖板,屏幕更显通透,有效减少屏幕漏光、前光均匀性也能得到有效抑制,有人说无盖板容易积攒灰尘,有这个问题但还好,遇到灰尘屏幕朝下,吹吹就好,劣势在于从边框向内滑动会有阶梯感。

纯平盖板,优势在于看起来更加一体化,不硌手,不易积攒灰尘,劣势在于通透性会逊色于无盖板,当然,具体也看厂商对屏幕调校,比如是否采用全贴合工艺、是否有做减薄屏层厚度处理、是否减少屏层数量(前光和触控层)等。

前光:Light2是单色温,Neo是冷暖双色温,Neo更有优势;

轻薄:Light2是8.6mm+158g,Neo是6mm+149g,Neo更轻薄;

电池:Light2是1700mAh,Neo是1500mAh,Light2更有优势;

价格:Light2(1+32GB)售价699元,Neo(1+32GB)售价899元,Light2更香;

怎么选?

青睐无盖板设计,对续航和性价比更在意,推荐入手Light2;

青睐纯平盖板设计,对轻薄和冷暖双色温前光更在意,推荐入手Neo;

2)Light2 ProNeo Pro有哪些区别,怎么选?

屏幕:Light2 Pro是300ppi、Neo Pro是300ppi(全贴合工艺,缩小玻璃厚度,提高透光率)

轻薄:Light2 Pro是7mm+160g,Neo Pro是6mm+149g,Neo Pro更轻便;

电池:Light2 Pro是1700mAh,Neo Pro是1500mAh,Light2 Pro更有优势;

价格:Light2 Pro(1+32GB)售价978元,Neo Pro(1+32GB)售价1038元;

怎么选?

在意性价比和续航推荐Light2 Pro,注重屏幕显示和单手握持舒适度的推荐Neo Pro。

掌阅iReader Light2 pro智能阅读本【点击领取优惠】

掌阅iReader Neo Pro 6英寸电子书【点击领取优惠】

3)Neo和Neo Pro有哪些区别,怎么选?

Neo是纯平盖板+Carta1200+212ppi,售价更低,Neo Pro是纯平盖板+300ppi,售价高一些;

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掌阅iReaderNeo

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掌阅iReaderNeo Pro

抛除价格因素,两款最大区别在于屏幕,但毕竟Neo Pro是采用全贴合工艺,玻璃层有做减薄处理,这意味着透光率有提升,再加上300ppi的加持,静态看文字的清晰锐利度体验肯定是Neo Pro更有优势,Neo的优势在于有carta1200,翻页刷新更快,各有特色。

很好选,不差那100元,更注重文字清晰度的推荐入手Neo Pro,注重实体翻页键的推荐去买典雅黑·翻页键套装版。

注重翻页刷新的推荐入手Neo!

三、千元预算还有其它阅读器推荐吗?

有,很多,在意性能配置的,选择开放系统吧,强烈推荐降价促销后的海信Hi Reader,其次是墨案Air和文石Poke4。

  • 海信Hi Reader

海信Hi Reader=A7的屏幕+A5的处理器+Touch的电池,首发价1799元,售价却直逼A7,价格虚高,在加上有清库存的嫌疑,所以,刚发布时我最不看好。

如今加入京东百亿补贴,到手价999元,近乎腰斩,真香,奈何现在没货,感兴趣可留意官方店铺询问备货情况。

  • 墨案Air

开放系统,内置多看阅读+微信读书,支持安装第三方应用,目前也适配全局256级灰阶了,看漫画体验好,屏幕是carta1200+300ppi,总之,在6英寸产品线,性价比很高。

文石Poke4

开放系统,内置京东读书+得到,深度适配微信读书和哔哩哔哩漫画,适配全局256级灰阶,屏幕为300ppi,销量不错,不着急的也可以等5月份发布的Poke5,这是Poke4的升级版,预估会有Carta1200+300ppi,价格肯定是千元以内,毕竟定位就是入门级。

写在最后

相比开放系统,掌阅Neo/Neo Pro的最大优势是轻薄、沉浸式阅读和适配翻页键保护套,这是区别竞品的核心卖点,如果是在意配置和可玩性,更推荐入手开放系统。

官方似乎有意想把Neo系列做轻做薄,我整理了6英寸产品线,Neo在重量和厚度上的确很有优势。

掌阅iReader Neo/Neo Pro发布,对标同尺寸竞品值得买吗?
2023年6英寸墨水屏尺寸对比

但这重量和厚度真的是用户想要的吗?

我们都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Neo相比Light2轻了9g,薄了2.6mm,手感和握感提升了,更便携了,但同时,电池容量由Light2的1700mAh缩减为1500mAh,导致的结果就是续航有所下降,看个人取舍了。

我希望掌阅iReader能保留Light系列,让用户有选择性,比如注重性价比和续航的选Light2系列,注重轻便+冷暖双色温灯的选Neo系列。

电子纸行业网授权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知乎@王益友 , https://www.e-paper.org.cn/?p=20958

(0)
上一篇 2023年4月30日 上午6:51
下一篇 2023年5月2日 下午7:11

相关推荐

  • 2022年电纸书阅读器新品年终大盘点,Kindle宣布退出,文石/掌阅/科大讯飞销量霸榜前三,华为强势崛起!

    友情提示:全文约10678字,预计阅读时间为21分钟,建议点赞收藏食用更佳! 写在前面 每年都会写年终阅读器盘点,分析梳理全年阅读器销量,竞争优劣势以及市场情况。 附上2021年阅读器全年总结: 2021年电纸书阅读器新品年终大盘点,文石掌阅墨案巅峰对决,大我崭露头角!40 赞同 · 17 评论文章 没有时间看完文章的同学,可以: 1、首先最建议看“年度阅读…

    2023年1月31日
  • 掌阅iReader Ocean3怎么样?相比Ocean2值得买吗?

    写在前面 3月16日晚20点的掌阅iReader新品发布会看了,有一点惊喜,有一点失望。 惊喜的是,掌阅iReader新品猜对了,附图参考。 掌阅iReader新品倒计时海报上的“巨”多少有点迷惑人,再加上官方公众号的精选留言是大尺寸+300ppi,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大尺寸300ppi的阅读器,我想,这也是很多博主和素人误以为是大尺寸300ppi的原因所在吧。…

    2023年3月20日
  • 海信墨水屏手机怎么样?海信A9阅读器值得买吗?2022年海信电纸书选购攻略!

    作为数字阅读研究者,电纸书产品的极度爱好者,海信在我眼里一直是个另类的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 说起海信,都知道是做电视的,从海信的定位来看,海信是大屏做电视,小屏做墨水屏手机,为什么不直接做手机呢? 那是因为手机属于红海市场,市场竞争激烈,海信做手机没有突出优势,所以选择了墨水屏手机这个细分市场,因为这块儿市场很小,巨头看不上,海信便坚持研发生产墨水屏手机一…

    2022年7月26日
  • 掌阅iReader Ocean3Plus体验报告,8英寸阅读进阶版!

    写在前面(文末有福利) 这几年的掌阅iReader系列阅读器几乎都有上手把玩过,谈Ocean3 Plus之前,我想先聊聊Ocean3这款产品,没错,就是经常霸榜京东7英寸电纸书销量No.1的存在,我个人很喜欢Ocean3,7英寸不大不小,单手握持无压力,屏幕还做了减薄处理,整体的市场口碑相当不错。 有幸提前拿到Ocean3 Plus工程机,经过2周时间的把玩…

    2023年8月4日
  • 如何评价掌阅新品iReader light2 Pro?值得入手吗?实测体验分享!

    写在前面 近日,老牌电纸书厂商“掌阅”发布了新品—Light 2 Pro,赶在这个节骨眼发布新品,看样子就是为了冲击双十一来的。 目前新品预售,缴纳定金100元,尾款立减70元,到手价928元,翻页键套装版到手价987元,双十一期间入手还是非常划算的。 我在发布会前夕就收到了新品Light 2Pro,经过10天左右的使用后想分享下自己的使用体验。 下面我将从…

    2021年11月3日